
產品分類
各種塑料術語及相關定義(3)
K
230 開孔泡沫塑料
所含泡孔絕大多數都是互相連通的泡沫塑料。
231 開裂
制品受內應力、外部沖擊或環境條件等的影響而在其表面或內部所產生的裂紋。
232 開模力
為了脫出制品,成型機在開啟模具時所需的力
233 搞靜電劑
能防止或消除塑料表面靜電的物質。
不推薦:防靜電劑
234 抗霉性
塑料對霉菌的抵抗能力。
235 抗粘連劑 開口劑
能防止塑料薄膜間粘連的一種物質。
236 糠醛樹脂
以糠醛為主與其他化合物制得的一種呋喃樹脂。
237 抗氧劑
能防止聚合物材料因氧化引起變質的物質。
不推薦:氧化防止劑
238 可換模腔模具
通過更換一部分成型部件能生產不同形狀制品的模具。
239 空隙(泡沫塑料中)
在泡沫塑料中形成的比固有的泡孔多得多的空洞缺陷。
240 (注塑機)空循環時間
在不加料的情況下,注塑機空轉一個周期所需最少的操作時間。
241 口模(在擠出中)
擠出機中使擠出物形成規定橫截面形狀的部件。
242 口模內壓力
擠出過程中,熔融物料在口模內表面產生的壓力。
L
243 拉伸強度
在拉伸試驗中,試樣直至斷裂為止所受的最大拉伸應力。其結果以公斤力 /厘米2[帕]表示,計算時采用的面積是斷裂處試樣的原始截面積。
不推薦:抗張強度
抗拉強度
244 老化
塑料暴露于自然或人工環境條件下性能隨時間變壞的現象。
245 冷輥式擠出
將擠出薄膜引至冷卻輥而使其冷卻和改善光澤的制膜方法。
246 冷流道模具 cold-runner mould
247 冷卻定型模
為了控制特殊制件的尺寸和形狀,在冷卻時用的一種夾具。
不推薦:防縮模(Shrinkage block)或防縮夾具(Shrinkage jig)
248 冷熱驟變試驗
考察由急熱驟冷引起材料性能變化的試驗。
249 冷壓模塑
是壓縮模塑的一種。和普通壓縮模塑不同的是在常溫下使物料加壓模塑。脫模后的模塑品可再行加熱或借助化學作用使其熟化。
250 粒料
一種預測的密實的球形、圓柱形或其他形狀的顆粒狀模塑料。
251 離模膨脹
在擠出過程中,擠出物離開模后,其橫截面尺寸因彈性回復而大于口模尺寸的現象。
不推薦:巴勒斯(Barus)效應。
252 立體重復鏈節
在聚合物分子主鏈中所有立體異構的位置上都具有固定構型的構型重復鏈節。
253 離心澆鑄
利用離心力成型管狀或空心筒狀制品的方法。將定量的液態樹脂或樹脂分散體放在旋轉的(即模具)中,使其繞單軸高速旋轉。此時放入的物料即被離心力迫使而分布在模具的近壁部位。在旋轉的同時,放入的物料又通過加熱等方面而發生熟化,隨后視需要經過冷卻或不冷卻即能取得制品。在成型增強塑料制品時還可同時加入增強性的填料。
注:該法不應混同于旋轉鑄塑,旋轉鑄塑是借助于物料重力而分布在模壁上的。
254 離子型聚合(作用)
一般在離子引發劑作用下,按離子型反應歷程進行的聚合。根據離子電荷的不同分有陽離子聚合和陰離子聚合兩種
255 離子引發劑
能引發單體分子生成正離子基團或負離子基團進行聚合反應的物質。
256 料斗
安裝在成型機上供料用的漏斗形容器。
257 鏈長
聚合物分子主鏈的實長。
注:鏈長是沿聚合物分子鏈的原子距的總長度,而不是分子兩端的直線距離。
258 連桿式合(鎖)模裝置 時節式合模裝置
成型機中用來完成開、閉模動作的和對模具施加壓力的一種機械裝置。該裝置是由肘式接合連桿構成的,一般均由油壓驅動。
259 鏈節
聚合物分子鏈上,含與真實單體或假想單體相同原子種類和原子數目的重復單元。
260 亮點
有色或不透明的熱塑料片材、薄膜或模制品上所含沒有完全塑化的粒點,當其在對光觀察對呈現為無色的透明斑點。
261 流延
制取薄膜的一種方法。制造時,先將液態樹脂、樹脂溶液或分散體流布在動行的載體(一般為金屬帶)上,隨后用適當方法將其熟化,最后即可從載體上剝取薄膜。
262流延薄膜
用流延法制得的薄膜。
263蠕桿
指裝在擠出機或注塑機機筒內可以轉動且帶有蠕槽的金屬桿。它與機筒共同組成擠壓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對物料的壓縮、輸送、混煉及塑化等。
264蠕桿擠出
借助于蠕桿旋轉對物料產生的壓力將其擠出口模的擠出方法。
265鹵代烴類塑料
以鹵代烯烴單體聚合或與其他單體共聚制得的聚合物為基材的塑料。
266氯化聚氯乙烯
由聚氯乙烯氯化制得的改性聚氯乙烯。
注:用作塑料的氯化聚氯乙烯,其含氯量一般為64XXXXXXXXXXXXX67%
267露絲
增強塑料的一種缺陷,指制品表面未被樹脂覆蓋的纖維。
268氯乙烯樹脂
以氯乙烯聚合或氯乙烯為主與一種或多種其他不飽和化合物共聚制得的聚合物。
M
269.麻點
塑料制品表面上出現的小陷坑,其深度與寬度通常大致相同。
270.馬丁耐熱試驗
評價材料高溫變形趨勢的一種試驗方法。在加熱爐內,使試樣承受一定的彎曲應力并按一定速率升溫。試樣受熱自由端產生規定偏斜量的溫度稱為馬丁溫度。
271.脈沖焊接
把要焊接的塑料板或薄膜壓在兩個加熱元件間,通入強電流使發熱體在極短時間內產生強熱能的脈沖,隨之再給以冷卻,此時焊接面即在加熱加壓下熔合。
272.模板痕
壓制的塑料片材或板材表面所帶與原用平板模表面傷痕相應的痕跡。
273.摩擦焊接
把要對接的兩個熱塑性塑料制品的待接表面相互接觸旋轉,而使其相繼發生摩擦生熱,接合面受熱熔化,以致在壓力下結為整體的一種焊接法。
274.磨耗
兩個彼此接觸的固體磨擦作用而使材料表面造成損耗。
注:磨耗可分為滑動磨耗,滾動磨耗和沖擊磨耗等幾類。
275 模具
成型中賦予塑料形狀所用部件的組合體。
276.模具痕
由于模腔表面的傷痕,致使制品表面帶有與其相應的痕跡。
277 模腔
模具中成型塑料制品的空間。
278.模塑
塑料成型加工的一種,在壓力下(一般還同時加熱),借助模具或口模使塑料材料成型的過程
279.模塑料
供模塑用的樹脂或混合料
280.模型時間
(1) 熱固性塑料成型時,指從模具完全閉合的瞬間到解除壓力的瞬間所經過的時間。有時也指材料熟化所需的時間;
(2) 在注射成型中指將熔融物料注入模具后到保壓完了的時間。
281.模塑溫度
成型時,使熱塑性塑料塑化或使熱固性塑料熟化所規定的溫度。
282.模塑壓力
迫使模塑料完全充滿模腔所施加的必要的壓力。用加料室(傳遞模塑)或料筒內(注射)的模塑料單位截面所受的力,或者用模塑件在垂直于壓力方向的單位截面(壓制)上所受的力用(公斤力/厘米2[帕]表示。
283模塑周期
完成一次成型所需的全部操作(包括加料、加熱、硬化或熟化、脫模等)。有時也指這些操作所需時間的總和。
284.模套
用于箍緊陰模或陽模的模具結構部件。
注:在設計模套,陰模或陽模時,應考慮能適用于各種陰模和陽模的標準模套。
不推薦:模箍。
285 模制品 模塑件
用模具成型的塑料制件。
286.模座
擠出用機頭中承托型芯和口模的部件。
287 木質素樹脂
以木質素或由木質素為主與其他化合物或樹脂反應制得的樹脂。
288.木質素塑料
以木質素樹脂為基材的塑料
N
289 耐電弧性
塑料材料抵抗由高壓電弧作用引起變質的能力,通常用電弧焰在材料表面引起碳化至表面所需的時間表示。
290耐候性
塑料暴露在日光,冷熱,風雨等氣候條件下的耐久性
291 耐化學性
塑料耐酸,堿,鹽,溶劑和其他化學物質的能力。
292耐久性
材料接觸火焰時,抵制燃燒或離開火焰時阻礙繼續燃燒的能力。
294耐溶劑性
塑料抵抗溶劑引起的溶脹,溶解,龜裂或形變的能力。
295 內應力
在沒有外力存在下,材料內部由于加工成型不當,溫度變化,溶劑作用等原因所產生的應力。
296耐油性
塑料抵抗油類引起溶解,溶脹,開裂,變形或物理性能降低的能力。
297粘度
動態粘度
絕對粘度
粘度系數
流體內部抵抗流動的阻力,用對流體的剪切應力與剪切速率之比表示。單位為泊[帕。秒]
注:對于牛頓流體,剪切應力與剪切速率之比為常數,稱為牛頓粘度,對于非牛頓流體,剪切應力與剪切速率之比隨剪切應力而變化,所得的粘度稱在相應剪切應力下的“表觀粘度”。塑料屬于后一種情況。
298粘度比
在相同溫度下,規定濃度的聚合物溶液粘度與純溶劑粘度之比:
η
ηo
式中: η——聚合物的溶液粘度;
ηo——純溶濟粘度。
不推薦:相對粘度
299 粘度相對增量
粘度相對增量等于粘度比減1:
η η—ηo
ηo ηo
不推薦:增比粘度
300粘合劑 膠粘劑
因表面鍵合和內力(粘附力和內聚力等)作用,能使一固體表面與另一固體表面結合在一起的非金屬材料的總稱。
301粘合強度
粘合的兩個表面間的結合強度,可用均勻扯離強度,剪切強度和剝離強度等表示。
302粘結劑
增強塑料中,把填料粘結在一起的材料。
303粘結強度
使層壓制品層間或層內分離所需要的應力,用公斤力/厘米2[帕]表示:
η—ηo
ηo·C
不推薦:比濃粘度
305 粘彈性
塑料對應力的響應兼有彈性固體和粘性流體的雙重特性稱粘彈性。
注:粘彈性使塑料同時具有類似固體的特性,如彈性,強度,因次穩定性,和類似液體的特性如隨時間,溫度,負荷大小和速率而變化的流動特性。
306.脲甲醛樹脂
由脲(尿素)與甲醛縮聚制得的一種氨基樹脂。
307 尿素塑料
由尿素與醛類縮聚制得的樹脂為基材的塑料。
308.捏合機
由一對互相配合和旋轉的葉片(通常呈Z形)所產生強烈剪切作用而使半干狀態的或橡膠狀粘稠塑料材料獲得均勻混合的機械。
309.凝膠(體)
(1) 膠體分散體系通過凝聚作用形成的失去流動性的凍狀物
(2) 液態物質熟化或固態物質溶解過程中出現地膠狀固相物。
不推薦:凍膠。
310.凝膠點
開始形成凝膠的階段。
注:該階段可由粘度一時間曲線的轉折點測得。
311.凝膠時間
在一定條件下,液態物質形成凝膠所需的時間。
312.凝聚(作用)凝結(作用)
通過加電解質或加熱,冷卻等方法,使膠體溶液形成凝膠或使膠體粒子集聚沉淀的現象。
O
313 偶聯劑
增強塑料中,能提高樹脂和增強材料界面結合力的化學物質。
P
314排氣
排出物料中的水分,空氣及其他低分子揮發物的過程,如:
(1) 生產乙烯基塑料溶膠時,將該溶膠置于高真空中除去空氣,以免制品生成氣泡;
(2) 用手糊或噴射成型增強塑料制品時,指用適當方法排除層間的空氣;
(3) 在排氣擠出中,指用真空除去物料中的空氣,水分等揮發性物質。
315.排氣式擠出機
料筒中部設有排氣口以便被加工塑料中的空氣和揮發物得以排除的擠出機。
316.泡孔條紋
泡沫塑料的一種缺陷,指在泡沫塑料中與其固有泡孔結構區別很大的泡孔層。
不推薦:泡沫塑料條紋
317. 泡沫塑料
微孔塑料
整體內含有無數微孔的塑料。
318.配料
按需要把樹脂與填料,增塑劑,穩定劑和著色劑等且劑混合成適于成型用料的過程。在塑料工業的某些領域中,此術語還包括由聚合物或以其為主的混合物制為粒料的過程。在塑料溶膠工業中,配料則指制造分散體的過程。
319.噴射成型
(1) 成型增強塑料制品時,指用噴槍將短切纖維和樹脂等同時噴在模具上積層并熟化為制品的方法。
(2) 成型泡沫塑料時,指把快速反應的聚氨酯或環氧樹脂和熟化劑由噴槍噴在模具上使其發泡熟化的方法。
320.皮層(泡沫塑料中)
為增加泡沫塑料表面強度,而在其表面上特意形成的密度較大的致密層。
321.疲勞
材料承受交變循環應力或應變時所引起的局部結構變化和內部缺陷發展的過程。它使材料的力學性能下降并最終導致龜裂或完全斷裂。
322.疲勞極限
在疲勞試驗中,應力交變循環大至無限次而試樣仍不破損時的最大應力叫疲勞極限。
注:許多塑料事實上并不存在疲勞極限,為此,特用循環次數達到107至108次而試樣尚有50%不破壞情況下的應力表示疲勞極限。
323.疲勞壽命
試樣在交變循環應力或應變作用下直至發生破壞前所經受應力或應變的循環次數。
324片材
一般指厚度在0。25至2毫米之間的軟質平面材料和厚度在約0。5毫米以下的硬質平面材料。
325.玻璃化溫度
無定形或半結晶聚合物從粘流態或高彈態(橡膠態)向玻璃態轉變(或相反的轉變)稱玻璃化轉變。發生玻璃化轉變的較窄溫度范圍的近似中點稱玻璃化溫度。
326.破碎(成粒)機
用來使固體材料破碎成粒料的機械。
327.鋪層
疊合浸有或未浸樹脂的纖維性增強材料的操作,這一操作是制造增強塑料前的一種準備工作。
面試新各種塑料術語及相關定義(6)
時間:2005-11-06 19:50 文字選擇:大 中 小
Y
480.壓板開檔 壓板開距
動壓板和定壓板開啟時的最大間距,在層壓機中指相鄰的兩塊壓板間開啟時的最大間距。
481砑光機
由兩個或多個輥組成的一種機械,主要用于平整或壓光塑料薄膜和片基等。
482 壓機
利用壓板對塑料在成型中進行加壓的機械的通稱。
483.壓裂
層壓塑料的一種缺陷,指透過表面覆蓋的樹脂層可以看見的層壓塑料中較外面一層或幾層增強材料所具有的明顯裂紋。
484.壓縮比
螺桿加料段第一個螺槽構成的容積(V2)和計量段最后一個螺槽構成的容積(V1)之比(V2/V1)
485.壓縮模塑 模壓
模塑料在閉合模腔內借助加壓(一般尚須加熱)的成型方法。
486.壓縮強度
在壓縮試驗中,試樣直至破裂(脆性材料)或產生屈服(非脆性材料)時所受的最大壓縮應力,其結果以公斤力/厘米2[帕]比表示。計算時采用的面積是試樣的原始截面積。
487.壓延
將熱塑性塑料通過一系列加熱的壓輥,而使其連續成型為薄膜或片材的一種成型方法。
488.壓延輥
壓延機的一套冷嘲熱諷鑄輥,它是構成這類機器的主要部件。
489壓延機
用于壓延成型的機械。通常具有三個或多個壓輥。
490.壓制模具
用于壓縮模塑的模具。
491陽模
模具中帶有凸出部分的那一半,一般是形成制品內表面的。
492樣品
用來代表材料或制品整體的一小部分材料或制品。
493揚氏模量
在拉力作用下的彈性模量,即在比便極限內,拉伸應力與相應的應變之比,用用公斤力/厘米2[帕]比表示。
494引發劑
促使單體分子活化成游離基的物質。常用的引發劑為有機過氧化物及有機重氮化合物等。
495乙-階段
某些熱固性樹脂反應的中間階段。該階段中,樹脂與某些溶劑(如乙醇、丙酮等)接觸時能溶脹但不能溶解,加熱時可以軟化但不能完全熔化。
496滋邊 飛邊
模塑過程中溢入模具合模面縫隙間并留存在模塑件上的剩余料。
注:滋料通常用拋光,研磨,桶磨,球珠沖擊等法除去。
497.溢料槽
壓制模具中,為使過剩塑料溢出而在模具上特意開設的淺溝槽。
498.溢料式模具
在壓縮模塑時,允許過量物料在閉模時溢出的模具。
500.異氰酸酯塑料
用二或多異氰酸酯與二無醇,多元醇或含多個活潑氫的有機化合物制得的含有游離異氰酸酸酯的聚合物為基材的塑料。
501乙烯類樹脂
以乙烯聚合或乙烯為主與一種式多種其他不飽和化合物共聚制得的聚合物。
502.因次穩定性 尺寸穩定性
在環境條件變化的情況下,塑料制品保持開頭或尺寸的能力。
503.陰模
模具中帶凹形部分的那一半,一般是形成制品外表面的。
504.洇色
著色劑由塑料制品內部擴散到表面并轉移到與之接觸的材料的表面上所造成的變色污染缺陷。
505.銀紋
由于材料本身強度承受不起內在或外加的應力,塑料制品表面或內部所出現的如霜一般的細紋。
注:細紋處密度低于周圍材料的密度。
506.應變
物體在應力作用下產生的尺寸變化與原始尺寸之比,是無因次量。
507.硬度
塑料材料對壓印,刮痕的抵抗能力。
注:根據試驗方法不同,有巴氏(Barcol)硬度,布氏(Brinell)硬度,洛氏( Rockwell)硬度,邵氏(Shore)硬度,莫氏(Mohs)硬度,刮痕(scratch)硬度和維氏(vickers)硬度等。
508.應力
作用于物體單位面積上的力。用(公斤力/厘米2[帕]表示。
注:若單位面積按原始截面積計算,則所得應力為工程應力;若單位面積按變形瞬間的截面積計算,則所得的應力為真應力。應力有剪應力,拉伸應力和壓應力等區別。
509.應力開裂
長時間或反復施加低于塑料力學性能的應力而引起塑料外部或內部產生裂紋的現象。
注:引起開裂的應力可以是內部應力或外部應力,也可以是這些應力的合力,應力開裂的速度隨塑料所處的環境而變化。
510..應力應變曲線
在材料試驗中,以縱坐標表示應力,橫坐標表示應變,所作的應力-應變曲線。
512.硬質泡沫塑料
無柔韌性,壓縮硬度大,應力達到一定值方產生變形,解除應力后不能恢復原狀的泡沫塑料。
513.硬質塑料
按GB1040——79《塑料的拉伸試驗方法》測定,拉伸彈性模量大于7000公斤力/厘米2,
約700×106[帕]的塑料。標準環境按照GB1039——79《塑料力學性能試驗方法總則》的要求選取
514永久變形
材料在除去使其產生變形的應力之后剩余的固定變形。
515.有規聚合物
主鏈鏈節的不對稱原子(通常指碳原子)所連接的兩處側基,在主鏈平面的上下方呈有序空間排列的聚合物。分等規聚合物和間規聚合物。
516.有機硅塑料
以有機硅樹脂為基材的塑料。
518.游離基 自由基
化合物分子在外界條件(如光,熱等)的影響下,于共價健處分裂成帶不成對電子的原子或原子團。
519.游離基聚合(作用),自由基聚合(作用)
借引發劑及光,熱,輻射能等的引發而使單體分子活化生成游離基并按鏈鎖反應歷程進程進行的聚合。
520.預成型
把模塑料預先加工成為便于加入模腔的一定開頭的錠料,工將短切纖維用中間粘接劑制成開頭近似于最終產品的氈狀物的操作過程。
521.預混料
增強塑料中,成型前預先配制的含短切纖維的混合料。
522預浸料
增強塑料中,用粘接劑均勻浸漬并經適當干燥的織物,氈,片或連續纖維。
523預聚物
聚合度介于單體與最終聚合物之間的一種分子量較低的聚合物,通常指制備最終聚合物前一階段的聚合物。
注:這種聚合物在成型過程中能進一步聚合。
524預熱
為了改善模塑料的加工性能和縮短成型周期等的需要,把模塑料在成型前先行加熱的操作。
525預壓(料)錠
在壓縮模塑中,為了改善制品質量和提高模塑效率等的需要而將粉料,粒料或纖維狀模塑料預先壓成一定形狀的壞料。
526魚眼
透明或半透明薄膜或片材中明顯可見的魚眼狀缺陷,即樹脂在成型過程中沒有得到充分塑化的粒點。
Z
527 再生料
塑料成型加工中的邊角料或其他來源的廢塑料,經過適當處理而使其能再用于制造質量較低的制品的物料。
528.再生塑料
以再生料為基材的塑料。
529.造粒機
帶有熱切粒裝置的擠出機。
530.增量劑
為了降低成本所添加到塑料中的一類惰性物質。
531.增強材料
加入塑料中能使塑料制品的力學性能顯著地提高的填料。一般為纖維性物質或織物。
532.增強塑料
含有增強材料而某些力學性能比原塑料有顯著提高的一種塑料。
注:采用的增強材料通常為玻璃纖維,紡織物,石棉,紙,碳纖維等。
533.增塑(作用)
通過添加增塑劑或對聚合物進行化學改性而使塑料材料變得柔軟和(或)便于加工的一種過程。
534.增塑劑
為改善塑料塑性和提高柔性而加塑料中的一種低揮發性物質。
注:加入增塑劑后能降低所用樹脂的軟化溫度,熔融溫度和彈性模量。
535.軋花
在塑料薄膜或片材的成型過程中,使其趁熱通過刻花輥筒而在其表面形成壓紋的過程。
536.早冷料
注射成型中,由噴嘴最初進入注射模具而被加料系統急劇冷卻的一段熔融物料。
537.針孔
塑料片材或薄膜中存在的針眼大小的透孔缺陷。
538.真空成型
一種二次成型方法,采用真空使受熱軟化的片材緊貼模具表面進行的成型。
539.真應力
true stress
540.支化聚合物
在聚合過程中由于支化反應生成的帶有支鏈的聚合物。
541.直角機頭
cross head
542.中空吹塑
借流體壓力便閉合在模具中的熱型坯或片材吹脹成為中空制品的一種方法。
543.重力閉合
下壓式壓機僅靠活塞及其附件的重力完成閉模的方法。
544.皺裂面
層壓塑料表面發生碎裂和明顯分層的一種缺陷。
545.周期產額
壓機在一個模塑周期中所生產的成套制品數。
546.皺折
增強塑料中,增強材料的一層或多層出現折痕或皺紋的外觀缺陷。
547.主流道
在注射或傳遞模塑模具中,從模具進料口起到單模腔模具的澆口或多模腔模具的分流道為止的一段流道。
548.柱塞擠出
靠柱塞壓力使物料由機筒通過口模的劉出方法。
549.注射成型 注塑
使熱塑性或熱固性模塑料先在加熱機筒中均勻塑化,而后由柱塞或移動螺桿推擠到閉合模具的模腔中成型的一種方法。
550.注射一吹塑
一種中空吹塑方法,系用注射成型法先將塑料制成有底型壞,接著再將型坯移到吹塑模中吹制成中空制品。
551.注射(成型)機 注塑機
注射成型用的機械。由塑化裝置,注射裝置,合模裝置和傳動機構等組成。
552.注射量
一個注射成型周期中注入模具中的塑料重量。
553注射模具 注塑模具
用作注射成型的模具。
554.注射能力
一臺注塑機每個周期注入模內塑料的最大量。在柱塞式注塑機中以重量計,而在螺桿式注射機中往往以體積計。
55.5注射速率
注射機單位時間內的最大注射量,指柱塞或螺桿的橫截面積及其前進速度的積,以厘米3/秒[或米3/秒]表示。
556.注射壓力
在注射成型和傳遞模塑中,模塑料注入模腔時加在柱塞作用面的壓力,用公斤力/厘米2[帕]表示。
557狀態調節
為了使材料在隨后的加工和試驗中結果穩定和再現性好,把材料在規定的標準環境中保持一定時間的措施。
558.著色劑
使塑料著色的染料或顏料及其助劑的總稱。
559自燃溫度
在沒有外部火焰情況下,使塑料溫度緩慢而均勻地上升時,塑料開始自燃的最低溫度。
注:自燃溫度與試樣大小,熱量損失條件,水分等因素有關。
560自熱擠出
一種僅由螺桿驅動能量所產生的磨擦熱來加熱塑料的擠出方法。
561自熄性
撤除火焰后材料自行停止燃燒的能力。
562.阻聚劑
能阻止聚合反應的物質。
563.阻燃劑
能阻止燃燒,降低燃燒速度或(和)提高著火點的一種物質。
564.阻滯劑
能減緩聚合反應的物質。
565.轉鼓拋光
將小型模塑件和拋光劑,磨料等疏松地裝在轉鼓中轉動,借以除去模塑件中的澆口余料,飛邊,脊縫等,并對模塑件表面進行拋光的一種修飾加工方